打开APP

Cell:血管性痴呆治疗的新曙光!炎症“刹车”助力大脑修复

  1. 生物标志物
  2. 血管性痴呆
  3. CD39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07-02 15:09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血管性痴呆中细胞间信号传导的关键靶点,而且为开发创新疗法奠定了基础,通过深入理解血管性痴呆的细胞间相互作用机制。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痴呆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有痴呆症,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52亿;其中血管性痴呆(VaD)作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痴呆类型,占所有痴呆病例的约10%~20%,且常与阿尔茨海默病共存,形成所谓的“混合型痴呆”。然而,与阿尔茨海默病相比,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和治疗进展相对滞后,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疗法能促进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这种疾病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大脑的损伤区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最初的区域扩大从而导致患者的病情不断恶化。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Deconstructing the Intercellular Interactome in Vascular Dementia with Focal Ischemia for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就通过研究在血管性痴呆症中发现了一种关键的大脑修复机制,有望作为一种新型治疗靶点。文章中,研究人员结合实验室和人类数据精准锁定了一条关键的信号通路,有望为这种被低估的痴呆形式带来首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构建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并结合转录组学和功能分析深入探究了病变部位的细胞间相互作用;他们将小鼠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血管性痴呆转录组与人类血管性痴呆单核RNA测序(snRNA-seq)数据相结合,并利用一个定制的配体-受体数据库(包含4053对人类和2032对小鼠的配对信息)在两种物种中识别出保守的失调细胞间通路,结果发现,在血管性痴呆中,两个细胞间信号系统(Serpine2-Lrp1和CD39-A3AR)会遭到破坏;Serpine2表达的减少能增强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OPC)的分化并促进修复,而一种目前正处于银屑病临床试验中的A3AR特异性激动剂则能在血管性痴呆模型中恢复组织完整性和行为功能。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试图揭示大脑中这些损伤扩大区域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识别出在痴呆病变周围大脑细胞中相互通讯的所有分子,并确定了与正常大脑相比,在疾病中异常上调或下调的分子。通过在血管性痴呆的实验室模型和人类大脑中进行这一操作,研究人员就能精准识别出血管性痴呆中的“相互作用组”,即所有在受累细胞中信号传递或相互作用的分子。

全文的图形摘要

研究者表示,血管细胞与相邻的大脑炎症细胞(称为小胶质细胞)之间的通讯系统尤为关键。在血管性痴呆中,CD39(一种酶)和腺苷A3受体(A3AR)在这两种细胞类型中共同下调,这种下调是由衰老和血管缺血性病变协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疾病,这种双重发现(即疾病和衰老导致的双重下调)表明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者指出,CD39能通过几个步骤产生腺苷分子,而腺苷能与A3AR结合从而调节炎症并降低其部分有害影响;为了测试CD39/A3AR系统是否可以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靶点,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正处于银屑病临床试验中的药物,他们发现,当这种药物给予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时就会促进大脑组织的修复及记忆和步态功能的恢复。研究者发现,最令人兴奋的发现是,延迟干预仍然有效,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血管性痴呆通常被诊断得很晚,通过靶向作用血管和脑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目前正在解决损伤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掩盖症状。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在开始人类试验之前研究人员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目前,他们正在优化剂量并探索生物标志物从而跟踪治疗的有效性。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血管性痴呆中细胞间信号传导的关键靶点,而且为开发创新疗法奠定了基础,通过深入理解血管性痴呆的细胞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就能精准地识别出在疾病进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通路,从而有望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预后,减轻这一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Min Tian,Riki Kawaguchi,Yang Shen, et al. Deconstructing the Intercellular Interactome in Vascular Dementia with Focal Ischemia for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Cell (2025). DOI:10.1016/j.cell.2025.06.00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